Effectiveness

Designed
  1. 學生方面:
    1. 為適應高中通識教育科作準備;
    2. 提升學習興趣、批判性思考能力、解難能力等
    3. 學業能力高及興趣強的學生可透過參與增益課程,擴闊知識面,或可更深入地探究課題。
  2. 老師方面:
    1. 盡快掌握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內容、教授模式、學生適應問題;
    2. 教師透過策劃課程和編寫教材,提升專業精神和能力;
    3. 教師的團隊協作精神得以發揮。
Actual
  1. 學生方面:
    1. 通過「思考法」的訓練,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,並能運用不同方法去解難;
    2. 在課堂上學會小組討論的程序和尊重同學的不同的意見;
    3. 通過「迪士尼多面睇」,培養出批判思考及尊重不同意見;
    4. 明白專題研習的基本結構、能夠掌握使用心智圖、搜集資料、分析整理資料、口頭報告及電子簡報的製作技巧;
    5. 通過「個人成長」,學習與別人的相處及溝通技巧,並明白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及學懂珍惜;
    6. 通過「傳媒教育」,學生認識大傳播媒介的定義、種類及功能;
    7. 透過增益課程接觸學科以外的知識;
  2. 老師方面:
    1. 能積極參與學校特色化的課程發展項目;
    2. 認識及熟習教授通識教育科的技巧。

Evidence

  1. 學生在測驗及考試的成績;
  2. 日常表現的持續性評估;
  3. 學生問題調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