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ffectiveness
Designed
- 學生方面:
- 將戶外教學融入常規課程,藉以提升各科課程及教學質素,使學生更主動學習及享受學習;
- 培養平等、合作、耐心、愛護及尊重物種和生命的個人態度及學校文化。
- 老師方面:
- 鼓勵教師運用戶外教學於各科,並作行動研究,提升教學質素及效能;
- 與有機農業及環境保育機構聯結,合作發展學校教育新領域。
- 學校方面:
- 培訓學生、園丁及教師,使之具有機耕種、觀察及保育本地生態之知識及技術;
- 使學校成為戶外教學之實踐試驗、技術交流及資源中心。
Actual
- 學生方面:
- 設計一套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觀察活動,讓他們在主題園圃裏親身從環境中發現和學習,增強學生觀察能力;
- 發展出觀察校園昆蟲活動:部份三、四年級學生於課餘時間常到香草叢觀察各類昆蟲活動狀況;
- 集體活動模式讓學生學會如何自我管理、分工合作,亦提高了他們協作解難、組織能力及責任感;
- 提高學生知性發展、保護環境的意識,加強環境情意教學;
- 老師方面:
- 大部份教師參與耕作班後,均能掌握基本有機耕作概念,有助他們設計校本環境教學活動;
- 增進了師生對外學術交流機會;
- 師生田園品茗,促進師生共融。
- 學校方面:
- 由各級耕種班發展至家長田園活動,有機耕作成為了師生、校工及家長的共同文化活動;
- 學生協助護理田園工作,提高了對學校的歸屬感。
- 建設季度香草園圃,當中設置了一系列展示牌,說明各香草的品種及功能,提高師生及家長對不同類型香草的認識;
- 計劃中的設備有助發展校本環境教學活動,提供讓師生進行多元化教學活動的場地;
- 教師利用生態觀察活動模式,延伸設計相關的課堂教學活動,拓展全方位教學;
- 配合「田園小學」設計校本課程及教學計劃,包括跨學科教學活動,主題式教學活動等,成功開拓有效教學空間,亦加強教師引領學生跨越課室有限學習的決心。
- 家長方面:
- 為學校師生及家長增設2000平方米活動空間,兼備環境教育用途及促進家教合作的功能。
Evidence
- 「各界人仕對計劃的讚賞及對師生的教學成果評價」;
- 教學或活動過程之錄影;
- 學生作品搜集。